当前,我国物联网产业已形成庞大市场规模,在技术创新突破、行业融合应用、产业生态培育等方面皆取得积极成效。随着新兴技术持续演进、行业应用融合发展,亟需完善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标准体系。
《指南》中明确此次建设目标——到2025年,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基本建立、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30项以上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0项以上。
据悉,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标准体系由基础标准、技术标准、建设运维标准和应用标准四大部分组成。
(相关资料图)
图源:工信部《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(2023版)》
《指南》中重点强调了要加强统筹协调、体系建设、应用实施、国际合作四方面内容。
统筹协调方面,征求意见稿提出,将推动物联网全产业链上的企业、高校、研究机构实现产学研联动,并充分发挥技术组织、产业技术联盟等平台作用,加强跨行业、跨领域的多标委会技术协作。
在建设目标中,《指南》强调了支持社会团体自主制定和发布团体标准,实施先进团体标准应用示范,这对于标准的切实化、高效化落地有着重要意义。如当前由CSA联盟所推行的Matter协议,则是契合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理念的产物,助力于智能家居领域内的行业整合。未来随着标准化建设推进,企业组织、产学联盟作为标准制定中的重要力量,将加快物联网各领域拆除生态藩篱,实现物联网生态的整合重构。
体系建设方面,将对物联网标准的实施效果展开评估,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修订完善相关标准,保证标准的实用性和时效性。
应用实施方面,将重点发挥地方主管部门、标准化组织、行业协会等的作用,组织开展物联网标准应用试点工作,通过优秀案例的遴选,形成最佳实践,促进标准应用推广。
国际合作方面,加快物联网国际标准转化,提升国内和国际标准关键指标的一致性程度。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(ISO)、国际电工委员会(IEC)、国际电信联盟(ITU)等国际标准化活动,携手国内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制定物联网国际标准。
此次《物联网新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》兼顾顶层设计和基层架构,强化全产业链协同,统筹推进标准的研制、实施和国际化,将进一步引领物联网产业走向强秩序、高质量的发展道路。而随着标准体系建设推进,碎片化的物联网将得到整合重构,这既是产业突破升级的动力,也是厂商发力的契机,各环节的优势厂商将以标准指南为导向展开新一轮的话语权博弈,书写未来十年的物联网格局。
标签: